其他

揭秘律所“非律师”薪酬,职业前景在何方?【菁华】

2018-03-04 刘琦 律菁英

来源:方圆律政       作者:刘琦



编者按

之前方圆律政曾发布过一篇关于四位律所“非律师”工作人员的自述《我不是律师,但我在律所工作》,引发律师界的广泛关注。今天带来的是方圆另一篇相关的文章,本文将从客观角度,对律所“非律师”职业现状进行观察。



当《方圆》记者拨通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官宋佳的电话,希望了解律所里“非律师”职业的生存状态,宋佳显得有点激动:“终于有媒体关注到我们了!”


在大多数人印象中,律所就是精英律师的集中地,无论业务往来、管理层会议还是接受媒体采访,律师都是绝对的主角,其他工作人员的存在感通常十分薄弱。


然而,随着律师产业的发展,越来越多公司化运营的律所开始意识到了前台、行政、市场、财务、IT技术支持等这些“非律师”的律所工作者所能产生的运营价值。甚至有江湖传言,在北上广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里,前台的起薪都可以达到每月8000元。尽管在记者的核实中,这种情况仅是极少数,但起码代表着这个群体开始被人们注意到了。



39 34341 39 13568 0 0 1043 0 0:00:32 0:00:12 0:00:20 2733tion>

那些“边缘化”的律所工作人员们


律师和“非律师”,这样的人群划分只能存在于律师事务所的HR部门里。


岁末年初,不少律师事务所都进入了招聘季,除了能够吸引优秀律师的加盟之外,一个新的难题成为许多律所主任的困扰——律所行政人员跳槽多,流动性大,很难招,能够像国外律所的行政人员那样,在一家律所工作能够达到十几年之久的情况少之又少。作为律所“非律师”这一群体,他们在律所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为何如此频繁地跳槽?他们的职业现状如何?


通常律所行政部门工作的人员都可以统称为律所“非律师”,其岗位可以划分为前台、行政部、人力资源部、运营部、品牌宣传部、客户管理部、财务部、技术部等。他们与律师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,不参与具体办案,也就是说律所“非律师”需要承担除办理律所案件之外的其他所有工作。从快递签收、打扫卫生到活动策划、客户回访,等等。


一家律所到底需要多少行政人员才能满足需求?这个比例和数字十分不好确定。曾在英国律所工作过的一名律师告诉《方圆》记者,英国一些律所律师和行政人员的构成比例大概是1∶1,而国内几乎没有律所能达到这个标准。按此比例,全国有30万律师,正常情况下,可能也需要30万行政人员。


但是,据记者询问国内多家律师事务所得知,通常情况下,行政人员(包含所有的非律师们)占律所工作人员的比例都不足五分之一


事实上,当律所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律所“非律师”的工作职能细分则会更加明显。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为例,盈科是一家有着数千人规模的全国性大所,仅北京总部其中一处办公室的前台就多达六名。据盈科总部行政部和文化品牌与新闻宣传部负责人丁萌介绍,盈科各个行政职能岗位上的同事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,这也与律所的规模大小和管理有一定的关系。盈科律师人数比较多,每天来访的客户数量也相对较多,随之律所前台的工作量就会加大,仅接待客户的任务就占据了一大半的时间,要想把客户的接待工作做得细致到位,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服务上进行提升。


“自身价值难以得到认可”,是很多拒绝了记者采访的律所“非律师”们的理由和状态。由于不能像律师那样直接为律所创造效益,所以很容易出现被忽视的状况。


薪资是被忽视的最明显体现。相较于律师们动辄几十万、上百万的收入水平来说,大部分律所行政人员工资还是以千为单位。据《方圆》记者了解,在北京和上海,律所普通行政人员工资(法务秘书、前台等)是5000—8000/月,市场、人事、财务人员工资是8000—30000/月;在南京、西安,一般行政人员薪酬为3000—5000/月,总监差不多10000/月。


更尴尬的是,这些数据都来源于当地知名的公司化大中型律所,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提成制为主的律所,甚至是不存在行政总监一类的较高薪水职务。



“我是前台,我不是花瓶”


在律所的行政人员群体中,因为颜值,前台妹子们受到的关注往往会高一些。


在许多律所前台的招聘要求中可以看到,对律所前台的形象要求往往被排在了第一位,律所前台只能被当作花瓶来观赏吗?还是可以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,就像《杜拉拉升职记》里的海伦小姐一样,熟悉各种人员架构,在工作交际中能够八面玲珑,极具办公室智慧?面对这些问题,在对几家律所的调查中也寻找到了不同的答案。


杨从瑞是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前台,她很详细地提供了一份律所前台的日常工作清单。包括保持前台工作区域的整洁,接听来访咨询电话;每天检查律所会客室的使用情况,及时更新会客室预定信息,确保律所拥有舒适干净的会客场所;做好律所快递包裹、信函的收发和保管工作;维护公共区域门窗、空调及电源的运行;每月与相关律师和物业对接停车券等。


这些工作内容对于律所前台来说是最常见的。只不过有的时候根据律所的管理制度,或者是律所规模的不同,对前台的工作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。杨从瑞所在的是一家百人规模的律所,在当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,在律所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比较重视,所以在对律所前台的管理方面也比较严格,律所内部专门制定了一套《前台接待规范及话术用语》,供律所的两名前台学习,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流程开展工作,对律所的前台也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,而不仅仅是作为律所的摆设。


在盈科,还有两名十分特殊的前台,他们被称为快递前台,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好律所律师的大小包裹和平邮信函等文件。这个岗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,仅仅是接收快递这件事,用得着小题大做专门聘请两名前台来做吗?对此丁萌也给出了解释。在律师较多的情况下,每天大量的快递收发还有每月与快递的费用结算等工作,都是一个不小的工程,为了能够做好这项工作,快递前台专门建立了包裹收发登记系统,每天大小包裹在进行登记之后入库,做好这些工作之后,前台会给律师发短信通知他们前来取件,如果遇到律师不在律所的情况时,也能够及时保管好律师的物品,防止丢失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律师提供了便利,节省了时间,避免重要文件接收不到的情况出现。实际上,盈科在对律所前台工作职能的细分方面,也体现了律所对律师的贴心服务。


尽管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,但前台却依然是律所流动性最高的一个群体。一般而言,前台的薪资是行政人员中最低的档次。



出路:参与律所的运营


律所“非律师”人员,除了最常见的前台和行政之外,还有一类人员在律所中承担着核心重要的角色——律所运营部,运营人员其实是维持律所高效运转的关键力量之一。


在律所内部,律师拥有的是法律专业能力,但这不足以撑起一家专业律所的日常运转和长远发展。律师团队本身没有行政服务能力,只能依托于律所的“非律师”人员。在宋佳所设计的星瀚运营部门架构之下,可以清晰地看到,行政、财务、市场、人事、法务秘书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,维系着律所的整体运营和发展,每个部门之间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律所的整体运营工作。


宋佳认为这也是公司制律所的优势所在,虽然规模不大,但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,律所在相关岗位的建设方面,对“非律师”人员的个人发展也会提前做出考虑。


比如律所的运营晋升体系可以分为P类和M类,只要律所“非律师”在个人技能上有提升,就可以取得P类晋升;如果想从单纯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转为成为团队的领导、管理者,那么就可以申请往M类转型,在M类项下晋升。律所“非律师”可以根据自身情况、优势,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,在专业上不断晋级。


在宋佳所在的律所,运营部包括她在内一共15名同事,与律所律师人员数量比例可以达到1∶4,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。 



晋升通道在哪里


前途未卜,是律所行政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。那么,律所”非律师“到底可以有什么样的上升空间?


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行政总监孙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从律所的内刊编辑,到办公室主任、主任助理、行政总监,这一路走下来她用了十一年的时间。


孙婷所在的律所行政团队一共有16人,也是区域内拥有“非律师”最多的律所,其职能划分多而细。在类似规模的律所,行政人员往往可能就一个出纳、一个内勤、一个前台,律所不追求管理与品牌,律师到所里能找到人办手续就可以了,这是一些中小型以提成制为主的律所存在的普遍现象。孙婷说:“一些不太注重管理的律所,‘非律师’人员因为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,也不受律所重视,原来许多我认识的行政人员,基本上都离开了,这种情况是大部分律所‘非律师’都会遭遇到的窘境。”


能够像孙婷这样被供职的律所重视、并拥有较高级别职务的情况很少,因为律所“非律师”的贡献很难得以量化,即使是能够参与到合伙人级别的讨论,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也会遭遇困难或质疑。


孙婷介绍,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,从根本上说,是由于律所“非律师”的成长路径与价值的创造方式与律师不同。人们往往认为,客户对律所的认可度来源于对律师做案子的评价,很少有人会在意律所“非律师”提供的辅助服务所产生的体验。律所“非律师”的工作成果往往是碎片化的,很难体现于具体而实际的数据中,虽然经常干得很累很辛苦,却很容易被忽视,还往往被批评得最多。


当然,随着律师行业的发展,这种情况也有一定的改观,除却律师的专业服务之外,由律所“非律师”提供的增值服务越来越受到肯定和重视,他们也为律所创造着更多的价值。



律所“非律师”的光明未来


“非律师”的职业前景是什么?以宋佳为代表的律所管理层正在思考这个问题,并逐渐开始鼓励优秀的同事在律所内部进行岗位流动,有业务体系的同事主动选择成为运营体系中的一员,也有前台同事成功转型为法务秘书的情况,她认为只在文化理念、价值理念发生改变的当前,律所“非律师”还是会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上升渠道的。


许多受访者指出,律所“非律师”能不能在职业现状中逆袭,考验着整个行业的发展。随着律师事务所的发展,律所对“非律师”的职业生存状态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,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开始与律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,在律所的各种活动中保持着专业的服务能力,他们的职能已不再是律师眼中的文员,而是一种全能的律所“管家婆”。


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律所看重“非律师”的作用,他们将当前“非律师”形容为律师在外征战的好支撑、好后勤。律所“非律师”高效优质的服务,给律师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后盾。


在一些律师看来,一个律所好不好,“非律师”人员的表现就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。所以越来越多的律所开始以高薪聘请律所管理人员、运营人员,专门设计了薪酬架构和职业发展空间,这种做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。



作者:刘琦

来源:方圆律政       

63 34341 63 21728 0 0 1500 0 0:00:22 0:00:14 0:00:08 3511 63 34341 63 21728 0 0 1403 0 0:00:24 0:00:15 0:00:09 3512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